泰初有画。
远在文字出现以前,人类便通过在器皿、岩壁上画画来记录现实生活、表达内心世界,并留存至今。
绘画是人类最古早的表达、最形象的记录,绘画是人类的本能。
近日,我院有幸邀请到刘丽老师。刘丽老师,是我们学院2015届硕士研究生,是大家的大师姐了,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有着多年的咨询经验。
她一直跟随严虎博士,参与编写绘画心理初级班教材,绘画分析与咨询以及绘画团体实务副主编。本次亲临现场教授《绘画分析与心理咨询》课程,为我们揭示一幅幅画作背后的深层心理现象。
这不仅是一次知识之旅,更是一次心灵探索的旅程。
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,一直被视为人类内心世界的反映。通过绘画,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、心理状态以及隐藏在画作背后的故事。
在本次课程中,刘丽老师将带领我们一同探索绘画分析与心理咨询的奥秘。
刘丽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,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绘画分析师。
她深谙绘画分析的技巧和心理学的原理,能够从画作中捕捉到作者无意识的情感和心理问题,洞悉画者的个性特性和心理状况。
通过绘画自身以及绘画与其他心理疗法的有效整合,有针对性地促进画者心理成长,协助画者解决心理问题。
在课程中,刘丽老师将通过讲解和示范,教授我们如何运用绘画分析技术来进行心理咨询。
在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史上,经典的绘画主题有树木画、房屋画和人物画,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和各自的具体形式。
课程开始,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我们绘画心理分析的课程的发展史,绘画分析和绘画治疗具体都在做什么,有什么优缺点等等,让我们更直观和清晰认识到绘画心理是一门什么样的技术。
在为期两天的课程中,我们学习了绘画分析的精髓,特别是关于房树人和多元素图画的测评。老师将艺术与心理学巧妙地结合,让我们对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首先,老师介绍了房树人绘画分析。这是一种借助绘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。
在分析过程中,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房屋、树木和人物的形态、颜色以及布局,从中捕捉创作人的性格、情感以及潜在的心理需求。
树木画
很多绘画分析和心理治疗的研究者都认为,树作为绘画主题有着独特的价值。
树木丛幼苗长成茂盛的大树要历经无数风吹雨打,这个过程就像人的成长要历经无数困难挫折一样。
因此,树象征着成长和发展,代表的是生命力和能量。通过一棵树,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画者的某些人格特性,而且还能看出他的生命历程。
课程中,老师针对树根、树干、树冠、树叶等不同部位的不同形态都做了讲解,每个形态代表着什么,又传递了画者什么样的情绪和内心。
人物画
人物画与人无意识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完整性有关。
由于人物画可明显地反映人的形象、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,于是绘画者常会有意无意的予以歪曲,或画别的人,或画成漫画、抽象画的人物等。
咨询师在这个沟通过程中,帮助绘画者认清画的是自己,还是期待中的自己。
人物画中,大到头,躯体,四肢,小到面部的头发,每个器官,四肢的手指脚趾,都有其不同的含义,人物画是一种丰富的信息传达方式,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信息。
作为咨询师,我们需要认真解读这些信息,以深入理解绘画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。
然而,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解读,以免在解读过程中产生误解。只有当我们恰当地解读这些信息时,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我们的来访者。
房屋画
房屋画是一种揭示人的家庭关系、社会地位以及内心安全感的艺术形式。房屋的构造、颜色、布局以及附属元素都可能反映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。
例如,房屋的坚固程度可能反映出创作者对家庭的感受,窗户的朝向可能揭示出他们的社交习惯。
两天课程中,老师详细讲解了每个板块,同时引导学员进行自评,互评,再辅以一些特别的案例让学员来进行分析和讲解。
三重操作下来,学员们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,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愉悦。
多元素图画是绘画分析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。
这类作品中往往包含多种元素,如人物、动物、植物、建筑等,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。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观察和分析,我们可以了解创作者的多元视角、内心冲突以及潜意识中的愿望。
通过这两天的课程,我们不仅学习了绘画分析的基本理论,还掌握了如何运用房树人、人物画、房屋画以及多元素图画来进行心理测评。
这些技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,提升我们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。
绘画分析不仅是一门艺术,更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。通过绘画,人们可以在无意识层面表达出自己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情感和需求。
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,理解和解读这些画作,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,进行精准疗愈的重要途径。
此外,绘画分析还有助于提升个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。通过绘画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,发现内心深处的矛盾和需求,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情绪疏导。
总的来说,绘画分析是一种充满潜力和价值的心理咨询技巧,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,促进人际理解和心理治疗。
相信我院学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,将尝试运用这些知识,为提升人际交往质量,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。